您现在的位置: 教学管理>> 专业建设 >>正文内容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6日 点击数:
甘教高〔2010〕8号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8883新莆京老版本下载改革,切实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8883新莆京老版本下载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调整高等学校专业布局结构加强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甘教高[2008]47号)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省高校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全省高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目标
紧密结合甘肃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计划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高等学校建设150个左右的特色专业。力图通过建设,使这些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进而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办学优势更加鲜明。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建设内容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有较高外语要求的,要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大力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实践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要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5.通过改革和建设,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四、申报条件
1.各校推荐的省级特色专业应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纳入学校规划并已启动建设的特色专业或重点建设的专业。优先遴选甘肃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
2.教学改革整体领先,能在本学科专业领域起到示范作用。专业建设方案具有先进的8883新莆京老版本下载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
3.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专业教学基本条件良好,经费投入满足持续发展需要,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条件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相关学科专业支撑和良好的专业发展前景。
5.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知名度,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有良好的科研背景或专业技术背景。
6.申报专业一般应有3届以上毕业生。培养的学生质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近三年招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受社会和市场欢迎,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好。
7.高职高专院校申报的特色专业还应突出高职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具有示范作用。
8.已遴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点我厅将直接认定为省级特色专业,不再申报。
五、评选程序
(一)学校申报
1.学校自评。各校应本着实事求是、严格公平的原则,认真做好自评工作。在自评基础上,择优上报。
2.申报材料。《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申报书》(见附件1)一式三份、《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一式一份、相关背景材料(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有关证明材料等)一式一份,上述材料以学校正式公文形式上报省教育厅高教处,同时报送相应电子文档。
申报书、相关材料等要做到内容精炼、真实可靠,如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即取消参评资格并通报批评。申报材料一律不退还,请自行做好备份工作。
3.申报时间及限额
省级特色专业计划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每年发文通知),连续5年,每次30个。2010年申报截止时间为2010年3月底,逾期不予受理。
每校每年的申报限额按以下标准掌握:普通本科院校1-2个,独立学院1个,高职高专院校1个。
(二)专家评选。省教育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将聘请省内外同行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各高校申报的专业进行评选,必要时通知有关专业负责人进行答辩。评审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省级特色专业名单,并择优推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三)结果公布。省级特色专业评审结果经省教育厅审定后,正式发文公布。
(四)推荐上报。入选推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点,我厅将按照教育部要求通知相关高校做好申报工作。
六、保障措施
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所需经费主要由申报学校负责提供。省教育厅对批准立项的特色专业给予适当资助。已经获得资助的省、部教改试点专业不再重复资助。省教育厅对特色专业在招生计划、招生宣传、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七、监督检查
学校要对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专业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省教育厅从批准立项建设起,将不定期组织检查,对建设不力、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将给予警告,直至取消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资格。
省教育厅高教处联系人:姜言卿
联系电话:0931-8821939
附件:1.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申报书
2.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推荐汇总表
二〇一〇年三月八日
注:1、本次申报截止时间为2010年3月底;